初冬时节,渭北平原,万木萧索,寒风冽冽,唐军大纛啪啪作响,四方可闻。
元帅大帐内,座无虚席,秦王李世民召集诸将,正在会商攻取长安的战策。
李三娘一身戎装,坐在李世民身边,表情肃穆,盯着帐中硕大的长安城图,聆听众人发言。
丘行恭首先说道:“据探马回报,长安城中尚有两万守军,包括千余名守备皇宫的骁果禁军;已探明,阴师世的指挥大营设在城南的明德门城楼上。”
冯弇接着说道:“另据可靠消息,阴师世未敢擅自打开城西的胜业坊军仓,现在,城内的军士及百姓都面如菜色,饥馁不堪。”
“奉军帅令”,高羽成抬起头来,大声说道,“我派人暗中察看了长安的护城河,若城下掩护得力,水军兄弟们可快速搭架浮桥。”
丘行恭接过话来,说道:“我军士马精强,镝矢锋锐,万箭齐发,保证叫那城上的阴世师不敢露出半个脑袋来。”
李世民听罢,点点头,侧身问道:“三姐,您派去抢占潼关的队伍,情况如何?”
李三娘在坐中一揖,说道:“李仲文已于前日攻占潼关,封闭了关中与外界的通道,我命令他务必坚守此地,直至大军攻破长安。”
“好,”李世民笑道,“关门打狗,三姐捷足先登,与我想到一块儿去了。”
“秦王,这是萧之藏将军的主意,我只不过是从众将中选李仲文出战罢了,”李三娘也笑了起来。
“哦,是吗?”
李世民不禁把目光转到萧之藏身上,稍作停留,饶有兴致地问道:“那么,萧将军对攻取长安,有何高见?”
萧之藏连忙站起来,拱手说道:“萧某曾在长安国子监与求学,对长安城略知一二,此城巍峨宏大,墙垣高厚,城河深阔,门楼众多,纵有十万大军分道聚攻,未必能骤然而下;但若围而缓攻,阴师世狗急跳墙,擅开军仓,则攻守之战将旷日持久,于我不利,因此……”
萧之藏顿了顿,抬头看了看李三娘,见军帅正颔首微笑,注视着自己,便对李世民大胆说道:“因此,萧某以为攻取长安城应采用‘暗渡陈仓’之策,虽然猛攻南边指挥大营所在的明德门,实则从东边地势开阔的通化门予以突破;虽然以通化门作为突破点,但暗地里却速搭浮桥,派遣奇兵,从北边的玄武门直插长安的心脏——宫苑禁地!”
听罢,李世民在座中哈哈大笑,抚掌叹道:“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!”
说罢,李世民朝身旁的卫士点了点头,只见卫士从护甲中抽出一轴图卷,平展于众人面前,原来是一幅进攻长安的战阵图,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箭头,其中两个鲜红夺目,赫然指向通化门和玄武门!
众人正惊诧时,李世民解释道:“这是黄河东岸三百里加急送来的军图,是营中裴寂、武士彟等将军合议的战策,供我阵前参考;不想,竟与萧之藏将军的主意不谋而合,真是天助大唐啊!”
众人唏嘘不已。
李三娘轻挽云髻,笑道:“我早就说过,萧之藏将军是我军中的‘张子房’,今日又见其验!”
萧之藏连忙躬身拜谢:“萧某不才,能在军中有一席之地,全凭军帅的赏识提携及众将领的鼎力相助!不然,萧某今日只不过是一个小主薄而已。”
帐中立时传来一片笑声。
“好,既如此,我看攻取长安的战策已经明晰,”李世民从座中豁然而起,大声宣布道,“秦王令——”
众将听闻,立即起身,面朝主位俯首揖拜,侧耳倾听,李世民铿锵有力发布命令:“明晚三更造饭,五更拔营,辰时正刻进攻长安!丘行恭率五万人马猛攻明德门,掩护高羽成搭建浮桥;玄甲军由玄武门直取禁中;三姐及其他将领会攻西边诸门;本王亲率士卒,由通化门攻入长安!”
“遵命!”众将异口同声地答道。
……
清晨,金光射向天际,云霞尽染五彩,长安城下烽烟滚滚,杀声震天。
这座赤瓦青砖,朱闼碧墙的千年都城,在经历了“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”的百年平静后,今天,再一次迎来战火的洗礼。
城南的明德门上,“阴”字军旗在战火与朝霞的交映下,赤红一片,分不清哪是鲜血,哪是霞光。
阴世师铁甲明盔,宝剑出鞘,在数十亲兵的簇拥下,坐镇指挥大营,将一道道命令传达到城池的每一个角落,面对唐军潮水般的进攻,艰难抵御。
今天的残酷战斗,阴师世早已预料到了。
开战之前,他还有惴惴不安之感,在家中兀自叹息“秋风吹渭水,落叶满长安”,乞求满朝文武同心抗敌,甚至谋划如何反攻潼关。然而,当战斗真正打响时,阴世师反而觉得一身轻松,无所顾忌了,索性放开手脚,全力拼杀,让那些“投敌”、“买主”的流言蜚语在铁血销烟中灰飞烟灭。
今日,将帅旗设在明德门城楼上,是阴世师的故意之举——在规制宏大的长安城十二道门中,明德门城墙最坚,城河最深,器械最全,阴世师意图吸引唐军主力猛攻此门,然后凭借其完备的防御工事,尽可能地杀伤唐军,拖延时间,伺机反扑。
战斗打响后,虽然其他方向也受到唐军的进攻,但都有惊无险,防线稳固。
此时,看到唐军四、五万之众被牵制在明德门下,攻守双方从辰时一直战到午时,积尸成丘,血流成河,胜负却不见分晓,阴世师嘴角一翘,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。
哺后再战,唐军在明德门下的攻势依然强劲,阴世师正在调整部署,准备把北面和东面的部队调动过来时,突然,东面的通化门战鼓喧天,人马鼎沸。
片刻,手下急报,通化门下惊现唐军帅旗,李世民亲自督战,率队搏城!
听闻,阴世师大吃一惊,他原本以为自己眼皮底下明德门前的唐军必是主力,李世民也定在其中,不想对方却另辟蹊径,搏杀于东边!
对于这个秦王,阴世师早有所闻,且心存顾忌——李世民虽然年轻,却智勇双全,纵横沙场,无人可挡,隋军中的多名老将也败在他的手下;如今,此人突然现身于通化门下,阴世师惊出一身冷汗来,尽管守军不足,捉襟见肘,但阴世师还是命令各门力战,相互配合,共同御敌,兵力不作任何调整,自己则率领亲兵卫队直奔通化门而去。
两军对垒,攻守搏杀,主帅相见,分外眼红。
通化门上的“阴”字大旗与城下的“李”字大旗遥遥相对,双方箭矢横飞,刀剑碰撞,鼓号齐鸣,震天动地。
从哺后一直战到日落,通化门及其他各处的喊杀声始终没有停歇。
夜幕降临,长庚星闪烁。
阴世师下令,城上点燃火把,架起篝火,准备夜战。
这道命令传达下去还不到半个时辰,只见北边玄武门方向甚嚣尘上,火光映射,半边天空都被染红了。
阴世师感到莫名其妙,正要派人去探察军情时,只见百余名驻守玄武门的士卒衣甲破败,失魂落魄地向通化门溃退而来。
卫队拦截住溃兵,阴世师喝道:“尔等何往?玄武门安在?”
溃兵中的一名校尉看到主帅亲临,立即跪拜下去,哭泣道:“阴大将军,玄武门被攻破了,骁果禁军已全军覆没!”
阴世师大怒:“怎会这样?”
校尉痛哭道:“唐军箭雨如注,猛烈攻击,待箭矢稀疏时,护城河上竟然架起了两座浮桥!唐军万人齐攻,城门顷刻陷落,对方骑兵蜂拥而至,大肆砍杀,咱们多数弟兄都没有逃出来啊!”
阴师世怒不可遏,正要组织兵力反攻玄武门时,只听到南边明德门上号角长鸣,原来唐军不顾伤亡惨重,已经攻上城头了!
北边玄武门失守,南边明德门岌岌可危,阴世师虽然坐镇于东边的通化门,但是激战一整天,隋军士卒又饥又累,明知大势已去,个个力不从心,只能在城头作勉强招架。
此时,城下的唐军却士气大振,李世民审时度势,宝剑出鞘,百面战鼓擂得地动山摇,数十号角吹得震耳欲聋,唐军对长安城发起了总攻!
在慑人心魄的喊杀声中,唐军如潮水汹涌,攻上了通化门,刀光剑影,血肉横飞,“阴”字纛旗被砍落城下,“李”字军旗已插上城头。
眼看城池不保,长安即将陷落,阴世师无可奈何地仰天长啸,在亲兵卫队的护卫下,翻身上马,穿过烽烟四起的坊里市巷,打开西边的延平门,借着夜色,左冲右突,杀开一条血路,直奔终南山方向而去……